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策文件 > 縣政府文件

汾西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3-09-15
【字體:

汾政發〔20238

?

汾西縣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有關單位:

《汾西縣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已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

?

汾西縣人民政府

????????????????????????????????2023829

(此件公開發布)


?

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晉政發〔202227號)、《臨汾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臨政發〔20235號)要求,加快推進汾西氣象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縣委、縣政府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 努力構建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防災減災和民生改善等提供強有力的氣象保障。

(二)發展目標

2025年,形成與汾西縣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需求相適應,具有汾西特色的更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保護生命安全、賦能生產發展、促進生活富裕、服務生態良好的支持保障能力穩步提升。

2035年,汾西氣象科技水平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實施氣象+”賦能行動,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現代化基本實現,氣象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和服務汾西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人工影響天氣、生態環境氣象保障等領域服務效益大幅提升,氣象綜合實力更上一個臺階。

二、工作任務

(一)加強氣象基礎能力建設

1.增強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強化數值預報模式產品、多雷達協同觀測和融合分析應用。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與氣象深度融合應用,提升智慧氣象科技支撐能力。將氣象科技創新納入縣級科技計劃項目。(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教育科技局)

2.建設精密氣象監測系統。優化站網布局,建設城區氣象監測站1套,在全縣氣象災害風險隱患點和監測盲區增補10套多要素氣象觀測站點,升級轄區內2要素自動氣象觀測站,在每個鄉鎮至少布設1套雪深及固態降水觀測系統,完成氣象站網標準化改造。推動汾西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組網。新建1部大氣電場觀測站。將城市氣象觀測設備納入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打造氣象信息支撐系統。升級氣象信息基礎設施,提升氣象數據收集、傳輸、處理等業務承載與融合能力。落實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統一氣象服務數據出口、推進業務系統集約整合并融入氣象大數據云平臺。持續加強數據和網絡安全建設。以汾西縣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為契機,推進氣象與應急、自然資源、交通、水利等部門數據融合應用,有效提升氣象災害應急管理水平。(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公安局、縣應急管理局)

(二)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4.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推動精細智能網格預報業務應用。健全分災種、分重點行業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城鄉內澇、森林草原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實現提前45分鐘預警突發性暴雨等局地強天氣能力。建立汾西縣北斗衛星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現北斗大喇叭在鄉鎮、行政村和偏遠鄉村全覆蓋,解決預警信息發布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升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完善預警信息發布傳播網絡,充分發揮新媒體和社會傳播資源作用,推進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靶向發布。(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委宣傳部、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縣融媒體中心、中國移動汾西分公司、中國聯通汾西分公司、中國電信汾西分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5.提高全社會氣象災害防御能力。進一步壓實分級責任、屬地管理的氣象災害防御責任,將氣象災害防御納入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聯動機制,形成部門預案無縫銜接、依預案積極行動、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完善預警信息發布和再傳播制度,提高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氣象保障服務能力。修訂完善《汾西縣暴雨強度公式》將城鄉重點公共領域防雷技術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疇。加強科普宣傳教育和氣象文化基地建設。(責任單位:縣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

6.提升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協調機制,加強工作統籌和指揮調度,落實安全監管責任,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供人員、資金和基礎保障。建設人工影響天氣能力提升工程,在永安、和平、對竹、佃坪等鄉鎮新建5個標準化作業點,增加火箭、高炮、煙爐、車輛等作業裝備。積極推動國家級人工影響天氣科學試驗基地建設。積極完善常態化人工增雨(雪)作業體系,建設可視化人工影響天氣指揮系統,開展全方位、全時段、全覆蓋工影響天氣作業。(責任單位:縣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

(三)提高氣象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水平

7.加強公共氣象服務供給。推動建設公共氣象服務優化工程,建成智慧精細、開放融合、普惠共享的現代化氣象服務體系,形成保障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加強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建設。將氣象科普工作納入汾西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建立氣象科學實訓基地。(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財政局、縣融媒中心、縣科協,各鄉鎮人民政府)

8.提升農業氣象服務水平。在玉米生產主產區新建1個農業氣象觀測站,在特色農產品種植區建設2套智慧農業氣象監測系統。圍繞玉露香梨、核桃等優質梨果特色產業發展,實施”“農業氣象服務工程,開展互聯網+”特色作物智慧氣象服務。持續做好一縣一業氣象服務及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服務與品牌宣傳。(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9.提升生態氣象保障能力。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山六河一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以及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完善生態氣象觀測布局,建立生態監測氣象服務系統。構建聚能燃氣炮消減霧霾作業體系,建設2個聚能燃氣炮作業點,提高重污染天氣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氣象保障能力。深度挖掘氣候資源稟賦,建立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造避暑旅游地、氣候宜居地等氣候生態品牌。(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發展和改革局、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縣文化和旅游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0.強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和重大建設項目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氣候可行性論證。開展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工程、重要能源工程建設的氣候風險評估和影響效應評價,為風電場、太陽能電站等規劃、建設、運行、調度提供高質量氣象服務。(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能源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1.提高專業氣象服務供給能力。拓展服務業智慧氣象+”融合應用新場景新業態。集約發展面向交通、生態、旅游、流域水文、自然資源、林業、能源、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部門和行業用戶定量精細的專業氣象服務業務。(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利局、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縣林業局、縣文化和旅游局、縣能源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

12.加強綜合型、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優秀年輕干部橫向和縱向交流掛職力度,提高氣象隊伍整體素質。加強氣象高層次領軍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養,將氣象人才培養統籌納入當地人才工程和教育培訓體系予以支持。推動氣象行業內、部門間、氣象與相關行業間的技術、平臺、人才和項目合作交流。(責任單位:縣氣象局、縣委組織部、縣教育科技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氣象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部門協調、上下聯動的氣象高質量發展工作機制。將氣象高質量發展納入相關規劃內容,落實資金、用地等政策支持和項目安排,協調保障氣象設施探測環境保護規劃落實,強化督促檢查。

(二)強化資金保障。要進一步落實雙重計劃財務體制,統籌中央和地方資金,支持基層氣象臺站基礎設施改善。落實好氣象部門干部職工依規足額享受當地政策,并建立持續穩定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為氣象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加強法治保障。加強氣象法治建設,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加強防雷、升放氣球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聯合監管。推動完善氣象法律法規體系。強化氣象標準宣貫應用,全面落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舉措,優化氣象行政審批流程。

相關解讀:【圖解】汾西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主辦: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汾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19003573號 網站標識碼:1410340003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汾西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晉公網安備 14100002000501號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認證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