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汾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19003573號 網站標識碼:1410340003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汾西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汾政辦發〔2022〕55號
?
汾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的
通???知
?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將修訂后的《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2017年4月6日印發的《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汾政辦發〔2017〕36號)同時廢止。
?
????????????????????汾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2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為防患于未然,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輻射事故的危害,保障我縣輻射環境安全;確保在輻射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科學、高效地采取必要和適當的響應行動,避免或減緩事故的消極影響,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結合全縣輻射工作實際,制訂本預案。
按照常備不懈、積極兼容、統一指揮、大力協同、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屬地為主、分級響應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及時高效處理突發輻射事故。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山西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山西省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山西省環境保護廳輻射事故應急預案》《臨汾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臨汾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等。
本預案適用于我縣行政區域內的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質丟失、被盜、失控事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異常照射的事故,以及本行政區域外發生的輻射事故和核動力航天器墜落對我縣造成環境污染后果的輻射事故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
輻射環境安全事故主要包括:
(1)放射源、放射性物質丟失、被盜、失控以及造成環境放射性污染事故、射線裝置運行失控導致人員超劑量受照事故;
(2)放射性廢物處理過程發生的輻射事故;
(3)伴生礦開發利用中發生的環境輻射污染事故;
(4)放射性物質運輸中發生的事故;
(5)國內外航天器在我縣轄區內墜落造成放射性污染事故;
(6)可能對我縣環境造成輻射影響的轄區外核事故及輻射事故;
(7)各種災害引發的次生輻射事故。
全縣輻射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包括:
縣輻射事故應急預案、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放射源及射線裝置使用單位的應急預案、本預案所涉及的縣直相關部門的應急聯動方案。
本預案是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縣政府應對輻射事故的程序規范,是指導全縣各有關部門做好輻射事故應對工作的依據。
在縣政府應急領導組的統一指揮下,輻射事故應急組織機構各職能部門及有關單位各司其職,平時做好輻射事故應急準備,輻射事故發生時快速、高效地進行響應。
成立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縣指揮部),積極響應市級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組織實施全縣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工作??h指揮部由分管環保工作的副縣長擔任總指揮,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局長擔任副總指揮。縣指揮部成員由縣委宣傳部、縣應急管理局、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縣公安局、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的負責人組成。
縣指揮部職責:
(1)貫徹各級有關輻射事故應急工作的政策法規,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省、市應急領導機構的指示。
(2)當縣域內發生特別重大輻射事故、跨省區域輻射事故時,在國家、省、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指導下實施應急響應。當發生重大輻射事故、較大輻射事故、跨市區域輻射事故時,在省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指導下實施應急響應。當發生一般輻射事故的“Ⅳ、Ⅴ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及放射源落井”類事故時,在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指導下實施應急響應。當發生一般輻射事故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后果;伴生礦超標排放,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類事故時,由縣人民政府實施應急響應。
(3)統一指導縣域的有關輻射事故的新聞和信息發布、輿情應對工作。
(4)必要時向上級部門申請支援。
縣委宣傳部:
根據縣指揮部統一部署,按照指揮部提供的宣傳口徑,負責做好應急新聞報道和協調媒體記者工作,并對網絡上出現的輿情進行正確引導和有效控制。
縣應急管理局:
參與、協調輻射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縣發展和改革局:
把輻射事故控制和應急體系建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縣財政局:
負責保障縣級輻射事故應急能力建設經費,確??h級輻射事故處置所需裝備、器材等物資經費,并做好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
縣公安局:
(1)負責落實各項緊急狀態措施,封閉事故現場,維護突發輻射事故發生地公共秩序。
(2)負責丟失、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工作;設立現場警戒區和交通管制區域;協助主管部門轉移、疏散受災群眾。
(3)加強受輻射影響地區的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借機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哄搶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轉移人員安置點、救災物資存放點等重點地區治安管控;做好受影響人員與事故單位、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
(1)負責組織協調事發地衛生醫療機構開展輻射損傷人員轉運、救治、現場醫學處理和公眾防護、風險溝通等工作。
(2)督導開展緊急醫學救援準備;根據需要和指令,協調、聯系國家、省、市醫療衛生資源給予指導和援助。
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
(1)負責做好輻射事故應急響應準備和各項措施的落實工作,保障整個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理工作科學、有序進行;
(2)負責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突發輻射事故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理的信息;
(3)負責安排落實現場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工作和防護行動;負責在編制部門年度預算時向縣財政局提出應急能力建設和裝備配置費用,保障應急能力和應急處置所需資源。
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1)負責組織協調各電信運營企業做好應急通訊保障;
(2)協調解決涉及輻射行業運行發展中的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負責輻射事故的應急管理工作。
縣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縣指揮部辦公室)設在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辦公室主任由汾西分局局長兼任,副主任由汾西分局分管輻射工作的副局長擔任。辦公室成員由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辦公室、輻射站、監察室(應急中心)、綜合執法隊、法制股、污控股、環評審批股、監測站、宣教股負責人組成。辦公室為縣輻射事故應急工作的日常工作機構,在縣指揮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24小時值班電話:0357-5122284、12369。
縣指揮部辦公室的職責:
(1)負責縣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值守;
(2)編制和修訂縣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3)根據縣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具體指導全縣的輻射事故應急準備工作;
(4)負責全縣輻射事故的接報與前期處置工作;
(5)負責向縣指揮部等機構報告應急動態情況;
(6)在輻射事故應急響應期間,負責傳達和執行縣指揮部的指令,與各成員單位通信聯絡;
(7)在響應期間,負責與上級應急指揮部溝通,配合上級部門組織專家到現場開展工作;
(8)負責起草輻射事故處置過程中的有關情況報告;
(9)組織實施應急人員培訓、教育和有關應急演練;
(10)建立和完善輻射事故信息上報、發布、應急監測體系。
為確保輻射事故應急工作順利開展,將輻射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成立現場處置組、醫療救助組、輿情控制組、專家咨詢組、現場監測技術保障組、社會穩定組。
(1)現場處置組
由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牽頭,縣公安局、事發鄉鎮人民政府組成。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負責做好現場維護和處置工作,并協助臨汾市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進行現場的快速監測,初步判定事故等級,提出處置和安全防護措施:根據情況臨時確定警戒范圍,疏散人員,展開初步現場調查,負責向縣指揮部匯報現場情況。
(2)現場監測技術保障組
由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牽頭,臨汾市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進行輻射事故應急監測,根據現場處置組的初判結果快速制定應急監測方案,實施現場采樣、監測,向專家咨詢組提交監測報告,協助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查的放射源;現場監測技術保障組同時可向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山西省核與輻射安全中心、臨汾市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等技術后援單位求助。
(3)醫療救助組
由汾西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牽頭,汾西縣人民醫院等相關醫療機構組成,負責輻射事故受照人員的應急衛生救護工作,負責向受輻射事故影響的公眾提供心理咨詢,根據監測結果提出食物和飲用水控制的建議并指導實施;參加輻射事故應急培訓與演習。
(4)輿情控制組
由汾西縣委宣傳部牽頭,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組成,負責輻射事故輿情控制,做好媒體記者的組織,管理和引導工作。
(5)專家咨詢組
由汾西縣指揮部聘請的有關專家組成,針對輻射事故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問題向汾西縣指揮部及其辦公室提供建議和咨詢,參加汾西縣指揮部及其辦公室統一組織的應急響應活動。
(6)社會穩定組
由汾西縣公安局牽頭,負責受輻射影響地區的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借機傳播謠言制造社會恐慌、哄搶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負責做好受影響人員與事故單位、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由縣發展和改革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組成,負責輻射事故處置的經費、物資和通信保障。
由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山西省核與輻射安全中心、臨汾市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組成,協助縣指揮部輻射事故應急監測技術中心進行輻射事故劑量估算,提供輻射事故處置的技術后援。
各鄉鎮要成立相應的輻射事故應急指揮組,組長由鄉鎮分管副鄉(鎮)長兼任,鄉鎮輻射事故應急指揮組的職責主要為負責向縣指揮部匯報現場情況,協助縣指揮部開展應急響應活動,協助現場處置組、醫療救助組、專家咨詢組等展開應急工作。
根據輻射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緊急程度和影響范圍,全縣輻射事故預警級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詳見附件5。
一級(紅色)預警:可能發生或引發特別重大輻射事故。
二級(橙色)預警:可能發生或引發重大輻射事故。
三級(黃色)預警:可能發生或引發較大輻射事故。
四級(藍色)預警:可能發生或引發一般輻射事故。
一級預警信息由市人民政府向山西省人民政府報告,由山西省人民政府經國務院授權負責發布;二級預警信息和三級預警信息由市人民政府向山西省人民政府報告,由省人民政府負責發布;四級預警信息按照應急響應分級由市指揮部或縣人民政府負責發布。
輻射事故應急進入預警狀態后,應急指揮組織與有關部門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1)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調各級、各專業力量實施應急支援行動,提出現場應急行動原則要求。
(2)轉移、撒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
(3)指令各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輻射環境應急監測部門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4)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5)調集輻射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保障應急處置工作有序開展。
發生輻射事故后,發現事故單位應立即向縣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12369或0357-5122284)報告。
接警工作由縣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主要職責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了解和向縣指揮部上報輻射事故信息。
處警工作由縣指揮部辦公室具體負責,主要職責是根據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對報警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甄別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提出應急響應建議,并經縣指揮部向縣政府或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等部門報告。
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將輻射事故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個等級。
1.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
(1)I、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并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大范圍嚴重環境輻射污染事故;
(4)對本縣行政區域內可能或已經造成較大范圍輻射環境影響的航天器墜落事件或本省行政區域外發生的輻射事故。
2.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的量化指標如下:
(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5.0E+15Bq的1-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大于等于3km2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0.1mSv/h,或者β/γ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Bq/cm2,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0Bq/cm2;
(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E+13Bq的Sr-90當量;
(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E+14Bq的Sr-90當量;
(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大于等于25000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
1.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輻射事故:
(1)I、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較大范圍環境輻射污染后果。
2.重大輻射事故的量化指標如下:
(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或等于5.0E+14Bq,且小于5.0E+15Bq的1-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大于等于0.5km2,且小于3km2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0.1mSv/h,或者β/γ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Bq/cm2,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0Bq/cm2;
(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E+12Bq,且小于1.0E+13Bq的Sr-90當量;
(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E+13Bq,且小于1.0E+14Bq的Sr-90當量;
(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大于等于2500D2,且小于2000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
1.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輻射事故:
(1)III類放射源丟失、被盜;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小范圍環境輻射污染后果。
2.較大輻射事故的量化指標如下:
(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5.0E+11Bq,且小于0.5E+14Bq的I-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大于等于500m2,且小于0.5km2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0.1mSv/h,或者β/γ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Bq/cm2,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0Bq/cm2;
(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E+11Bq,且小于1.0E+12Bq的Sr-90當量;
(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大于等于1.0E+12Bq,且小于1.0E+13Bq的Sr-90當量;
(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大于等于2.5D2,且小于2500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
1.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輻射事故:
(1)IV、V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及放射源落井;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后果;
(4)鈾礦冶、伴生礦超標排放,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
2.一般輻射事故的量化指標如下:
(1)事故造成氣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小于5.0E+11Bq的I-131當量,或者事故造成小于500m2范圍的環境劑量率達到或超過0.1mSv/h,或者β/γ沉積水平達到或超過1000Bq/cm2,或者a沉積活度達到或超過100Bq/cm2;
(2)事故造成水環境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小于1.0E+11Bq的Sr-90當量;
(3)事故造成地表、土壤污染(未造成地下水污染)時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小于1.0E+12Bq的Sr-90當量;
(4)在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小于2.5D2的放射性同位素釋放。
輻射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立即啟動本單位應急響應,值班員立即尋找距離最近的通訊設備向上級部門報告,同時填寫《汾西縣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見附件9),并第一時間報告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h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事發1小時內上報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發生特別重大的輻射事故后,事故單位可越級上報。
輻射事故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兩種。初報在發現事故后立即上報;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后隨時上報;初報可用電話直接報告,主要內容包括:發生輻射事故的原因、發生時間、地點、人員受害情況、事件潛在的危害程度等初步情況,電話報告后應盡快報送《汾西縣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
續報采用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以及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
根據生態環境部、省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應急指令,縣指揮部協助做好特別重大輻射事故、跨省區域輻射事故的應急響應。
根據省輻射應急指揮部、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應急指令,縣指揮部協助做好重大輻射事故、較大輻射事故、跨市區域輻射事故的應急響應。
根據市輻射應急指揮部的應急指令,市人民政府負責一般輻射事故的“IV、V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及放射源落井”類事故的應急響應。
根據市輻射應急指揮部的應急指令,縣人民政府負責一般輻射事故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后果;伴生礦超標排放,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類事故的應急響應。
根據輻射污染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指揮部視情況啟動應急預案,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輻射事故進行緊急救援。
(1)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由生態環境部、省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命令啟動應急預案,指揮相關應急力量迅速開展搶險救援工作,通報事故現場情況,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做好穩定社會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適時發布公告,將輻射事故的原因、責任及處理結果向社會發布,接受社會監督??h輻射應急指揮部協助做好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
(2)重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由生態環境部、省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命令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力量開展應急救援,縣輻射應急指揮部協助做好重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
(3)較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由生態環境部、省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命令啟動應急預案,并負責指揮應急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擴大、蔓延、保證信息渠道暢通,及時向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報道情況??h輻射應急指揮部協助做好較大輻射事故應急響應。
4.3.2一般輻射事故的“Ⅳ、Ⅴ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及放射源落井”類事故應急響應
一般輻射事故的“IV、V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及放射源落井”類事故應急響應由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負責,縣指揮部負責協助做好應急響應。
發生一般輻射事故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后果;伴生礦超標排放,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類事故時,縣指揮部應根據輻射事故內容,程度和涉及范圍等情況,上報縣政府決定啟動相應的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4.3.3.1縣應急響應程序
(1)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時的應急狀態如下:
①縣指揮部辦公室立即委派專家咨詢組迅速展開現場調查,收集事發現場的第一手資料,組織開展輻射環境監測、放射源搜尋和污染處置工作,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波及范圍、受影響人員分布、應急人力與物力等情況,提出科學的現場應急處置方案。②在縣指揮部辦公室統一領導下,縣公安局、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等單位共同進行現場勘驗工作;收集、匯總現場應急處置情況;詳細了解事件發生過程、丟失、被盜或失控放射源的核素和活度、污染范圍、周圍環境狀況、污染途徑、危害程度、應急處置環節等內容,為結案歸檔和責任查處提供證據。③縣指揮部通過組織專家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不斷提出應急處置方案的調整和優化建議;根據輻射環境監測結果,劃定警戒控制區,確定重點防護區域,采取保護公眾和環境的措施。輻射事故應急處置流程詳見附圖2。
(2)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應急狀態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源或放射性物質確認處于設施內部(運輸容器內)或一個環境位置清楚地小范圍內,且源未發生泄漏,只有輕微的局部彌散。
第二種情況:源或放射性物質完全失控,處于設施外地點不明處:源的泄露或放射性物質污染已波及大面積環境范圍。運輸高輻射水平放射源貨包嚴重喪失其屏蔽性能時,亦屬于此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縣人民政府立即報告省、市生態環境局應急辦公室,并在省生態環境廳、市生態環境局指導和支持下進行應急響應。
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事故時,縣指揮部應根據輻射事故內容、程度和涉及范圍等情況,上報縣政府決定啟動相應的措施:
①開通與輻射事故所在鄉、鎮現場應急指揮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故處理進展情況。
②根據事故情況及時向縣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總指揮部報告應急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③組成專家組,分析情況。根據專家的建議,通知相關應急救援力量隨時待命,為地方或相關專業應急指揮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④派出相關應急救援力量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調集事發地周邊地區專業應急力量實施增援。
⑤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和級別,通報有關信息。1、針對輻射事故的特殊性,確定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機構資源分布、救治能力及相應應急準備措施、醫療隊伍、設備等通報縣衛生局和相關醫療機構,為現場救治提供醫療保障。2、根據輻射事故應急處置需要,提供警力保障,實施交通管制等通報縣公安局。3、負責做好事故區域群眾的宣傳和安撫工作,做好緊急情況下的疏散和救治工作等通報各鄉、鎮人民政府。
4.3.3.2事發地應急響應程序
(1)輻射事故責任單位或責任人發現事故后,必須立即同縣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及時、主動向現場處置組提供應急救援有關的基礎資料,供現場處置組制定救援和處置方案時參考。對可能受到輻射損傷的人員,應當立即送至省級放射損傷醫療救治基地---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附屬醫院(0351-2223303)進行檢查和治療,或者報請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指揮協調相關醫療衛生機構派出專業人員赴事故現場,采取緊急醫學救援措施。
(2)在發生輻射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輻射事故可能發生時,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應責令停止輻射作業,組織控制事故現場。
(3)輻射事故發生后,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公安局、衛生健康和體育局應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應的輻射事故應急工作: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負責輻射事故的應急響應、調查處理和定性定級工作;縣公安局負責維持事故現場秩序;縣衛生健康和體育局負責組織輻射事故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必要時可請求后援單位展開援助。
當發生輻射事故時,應當組織現場監測技術保障組和現場處置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展開應急監測,初步判明污染情況。
根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輻射事故污染變化趨勢,并通過專家咨詢和討論的方式,預測并報告輻射事故的發展趨勢和污染物的變化情況,作為輻射事故應急決策的依據,并提出處置和安全防護建議。
縣委宣傳部負責起草輻射事故情況報告,經縣指揮部審閱批準后,由縣政府統一對外發布,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發布未經核實的信息。
4.6安全防護
4.6.1應急處置人員的安全防護
應急處置人員應根據輻射事故的不同類型特點,匹配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按照現場應急處置人員的輻射劑量,保護應急處置人員的人身安全。
應急工作組負責組織群眾的安全防護及安撫工作。
(1)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
(2)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群眾疏散方式,指定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到緊急避難場所。
應急結束條件:
(1)傷亡人員得到及時救護處理;輻射安全事故現場無火、無煙;危險放射源殘部得到處理,無坍塌、傾倒危險;事故現場無毒無害;
(2)輻射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或可控。
(4)事故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總結報告:
應急終止由啟動輻射事故應急的組織負責,相關成員單位應在10天內向縣指揮部辦公室提交本部門的總結報告,縣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匯總和總結應急響應情況,并在事故結束后15天內向市指揮部提交總結報告。
(1)應急終止后,縣指揮部要組織有關部門實施應急評價。
評價的基本依據:一是所有應急日志,記錄、產生過程,書面信息;二是現場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總結報告;三是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掌握的應急情況;四是應急行動的實際效果及產生的社會影響;五是公眾的反映等。
得出的主要結論應涵蓋以下內容:一是輻射事故等級;二是應急總任務及部分任務完成情況;三是是否符合保護公眾、保護輻射安全的總要求;四是采取的重要防護措施與方法是否得當;五是出動應急隊伍的規模、儀器裝備的使用、應急程度與速度是否與任務相適應;六是應急處置中對利益與代價、風險、困難關系的處理是否科學合理;七是發布的公告及公眾信息的內容是否真實,時機是否得當,對公眾心理產生了何種影響;八是成功或失敗的典型事例;九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結論等。最后,根據實踐的經驗,修訂現有的應急預案和程序。
(2)應急終止后,縣輻射事故應急處置辦公室向縣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提交應急總結報告,由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審定后上報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
(3)對造成環境污染的輻射事故的后期恢復,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負責組織、指導有計劃的輻射環境監測,審批、管理必要的區域去污計劃和因事故及去污產生的放射性廢物的處理和處置計劃,并監督實施。
(4)對輻射事故案件中丟失、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工作由公安部門負責完成。
(5)對由輻射事故導致人員傷害的后續檢查和治療由衛生部門負責完成。
建立輻射事故社會保險機制,為參與輻射事故應急工作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由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會同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根據事故應急過程記錄、現場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總結報告、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掌握的應急情況、輻射事故應急行動的實際效果及產生的社會影響、公眾的反映等,客觀、公正、全面、及時地開展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工作評估,并編寫評估總結報告。
6監督管理
6.1宣傳教育
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組織和指導全社會開展輻射事故應急防護宣傳教育活動,努力提高企事業單位、公眾對輻射事故的基礎知識水平、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
縣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小組每年組織相關單位應急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專業的崗前培訓和再培訓,學習了解有關輻射基礎知識和防護技能,以及輻射事故應急的有關知識和輻射監測、危險區域劃定、人員疏散、人員救助和緊急處置等基本技能,提高業務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縣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小組每年組織相關單位開展輻射事故單項應急演練,提高各部門之間的協同能力,增加應急工作人員的實戰經驗,做好實施應急處置的各項準備,確保一旦發生輻射事故,能迅速投入應急處置。
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和日常工作經費,從縣政府預備費列支。應急處置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突發輻射事故防控準備,包括預防預警系統的建立、應急技術裝備添置、應急救援行動處置、人員培訓及日常經費開支等。
各相關部門及單位應在積極發揮現有監測、處置等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按照工作職責要求和輻射事故處置特點,配備相應的應急監測設備與防護用品,加強應急處置能力的建設,保證在突發輻射事故時的應急行動所需。
為保證有效應對處置輻射事故,必須配備以下設施、設備。
表7-2?應急物資一覽表
序號 | 物資名稱 | 數量 | 備注 |
1 | 臺式電腦 | 2臺 | 指揮場所辦公設備 |
2 | 復印機 | 1臺 | |
3 | 攝像機 | 1臺 | |
4 | 掃描儀 | 1臺 | |
5 | 無線電話 | 2部 | |
6 | 便攜式X-γ劑量率儀 | 1臺 | 現場監測設備 |
7 | 便攜式X-γ計量率巡測儀 | 1臺 | |
8 | 采水器 | 若干 | |
9 | 個人劑量計 | 3個 | 現場人員防護用品 |
10 | 防護用品 | 3套 |
各相關單位應確定聯系人及聯系方式,確保手機或辦公電話24小時暢通,確保與有關部門及專業組之間的及時聯絡。
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應配合上級,建立相應輻射事故預警系統,建設重點放射性裝置的在線監控系統,組建專家咨詢庫,確保在啟動輻射事故預警前后至事故處置完畢的全過程中,相關專家能迅速到位,為指揮決策提供服務。
本預案經縣人民政府批準發布??h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須根據本預案中的應急職責,制訂、修訂各自的應急預案。各相關責任部門要根據條件和環境的變化及時修改。補充和完善預案的內容,并定期組織演練,不斷提高應急救援綜合能力,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按預案要求,有條不紊地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本預案每五年定期更新一次。
本預案由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汾西分局負責解釋。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
??????2.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處置流程圖.docx
??????3.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機構職責.docx
??????4.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工作組及職責.docx
??????5.山西省輻射事故預警級別及相應事故的情形.docx
??????6.輻射事故應急專家名單.docx
??????7.輻射事故應急后援單位名單.docx
??????8.汾西縣輻射企業明細.docx
??????9.汾西縣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docx
??????10.汾西縣輻射事故后續報告表.docx
???????????11.各種同位素的D2值.docx
相關解讀:【圖解】汾西縣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主辦: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汾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19003573號 網站標識碼:1410340003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汾西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