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策文件 > 政府辦文件

汾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汾西縣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2022-12-31
【字體:

政辦發〔202259

?

汾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汾西縣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

??

?

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汾西縣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

汾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1220

(此件公開發布)

汾西縣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

“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

?

為進一步保護和利用我縣豐富的文物資源,推進文物保護事業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實施范圍

全縣范圍內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是國家、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已登錄不可移動文物。

二、實施原則

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十六字方針,始終堅持“嚴格遵循法律法規、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保護利用有機結合、投入受益統一自愿”的原則。

三、工作目標

通過實施“文明守望工程”,動員和鼓勵社會團體、企業、企業家、國際組織、社會熱心人士、當地居民等社會各方面力量,努力營造全民參與文物保護的氛圍,使我縣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體制共建、成果共享”的文物保護利用新機制,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四、實施形式

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實施文物保護利用項目,通過文物修繕、創設博物館、捐贈、看護巡查、展示利用、文物領養、文化創意、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進行文物保護。

五、工作措施

()實施文明守望“眾手搭”項目。加大宣傳力度,充分運用線上線下媒體,動員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積極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努力形成全社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點子出點子的文物保護利用合力。采取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群眾了解文物、走近文物。在汾西融媒體開設文物古建知識專區,普及文物知識,對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先進人物事跡做好鼓勵、宣傳,形成榜樣示范作用。

()實施文物建筑“巨手擎”項目。走出去、引進來,學習將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相結合、推進文物保護、盤活旅游資源的先進經驗。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企業或個人通過出資修繕、認領認養等方式,參與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通過簽訂認領認養協議,在不改變文物所有權的前提下,在一定年限內給予認領認養者使用權、經營權。經整體維修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可以辟為文化旅游場所、博物館、紀念館和其他文化教育場所、發展相關文化產業場所,盡可能向社會開放探索文物與旅游結合開發、兩權分離試點經營模式,為文物古建保護開發利用探索新路。

(三)實施流散文物“妙手集”項目。積極鼓勵和扶持有條件的社會組織、企業或個人創辦特色博物館、紀念館,充分發揮其展示、研究、教育功能,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加強展陳業務指導,采取“以獎代補”等辦法給予支持。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和個人依法收集、收藏社會流散的傳統文物、紅色文物以及文物建筑構件等,大力表彰獎勵文物收藏者向國有博物館捐贈文物的行為。

由縣級文物主管部門和文博單位牽頭,積極為民間收藏者提供展示平臺,整合國有文物和民間收藏文物資源,舉辦主題展覽,構建文物合法售賣專區,打造文物集散地,努力讓文物“活”起來。

(四)實施文化產品“巧手創”項目。鼓勵具備條件的國有、非國有文化文物單位依托文物資源,采取合作、授權、獨立開發等方式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突出汾西文化和特色,打造一批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文創精品和有影響力的文創企業。文博單位要積極向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的企業或個人提供文物資源、信息,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品牌創立、技術監制等相關工作。縣文旅局要與有關單位簽訂合作協議,依托文物資源開展汾西文化元素、符號推薦評選活動,舉辦文創產品設計比賽,推進我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開發一批具有汾西特色的文物文化產品,培育一批具有文化創意意向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高素質文化底蘊的人才隊伍,為激活文創市場先試先行。

(五)實施文物安全“千手”工程。鼓勵城鄉居()民通過日常養護、看護巡查等方式參與保護文物,努力形成當地群眾、文物保護員與文物部門一起保護文物的合力。對參與文物日常養護、看護巡查的人員要加強業務指導和培訓。通過簽訂共建協議的方式,組織機關、學校、工廠與附近無人看管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結對子”,協助文物部門開展定期協防巡查、宣傳講解等。建立汾西縣文明守望文物保護志愿者隊伍,實施“文保員領養計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提供具體看護服務。

()實施文物宣傳“小手托”項目。建立青少年文物保護宣傳教育長效機制,持續探索文物保護進校園、進課堂的新途徑和舉辦“小小講解員”大賽的新路子,舉辦多樣化的文物保護知識講座,開展寓教于樂的歷史文化體驗活動,讓底蘊深厚的文物和充滿生機的孩子相促相融。鼓勵青少年參加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普及文物保護知識等活動,培養青少年對文物保護的興趣和認識。開展“紅色文化代代傳”活動,組織青少年踏訪紅色足跡,追憶紅色經典,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實施文物保護“順手幫”項目。積極引導熱愛文物保護事業的社會團體或個人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發現和幫助解決文物保護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充實壯大文物保護志愿者隊伍,積極組織文物保護志愿者參與文物看護巡查、文物法律法規宣傳、文物知識講解和普及等工作。對舉報或協助偵破文物違法案件的人員進行表彰獎勵。對接大中專院校,組織青年學生利用暑假期間到各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開展調研、宣傳和志愿講解服務活動。

()實施文物追索“聯手”項目。積極利用各種手段和渠道,讓流失的文物物歸其主,回歸原位,使其在“原產地”發揮更大作用。對流失海外的文物,要充分運用文物保護國際公約和外交渠道進行依法追索,不能追索的重要文物予以回購,鼓勵海外華人華僑、民間機構捐贈流失文物。對文物被盜案件,公安機關要聯合文物部門加大偵破力度,及時將查獲的文物、文物建筑構件移交相關文物部門或者其所有人。

()實施文物交流“攜手”項目。積極開展與兄弟縣區、上級文物主管部門以及國際文化組織和文物保護機構、海外社團在科技保護、理論研究、業務培訓、文物展覽和宣傳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斷吸收文物保護領域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提升我縣文物保護工作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人民政府要認真履行文物屬地保護主體責任,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領導,將其列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不斷拓寬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內容、方式和途徑,全力推進文物保護能力和制度建設不斷完善。

(二)迅速貫徹實施。各鄉鎮人民政府要迅速啟動本行政區域“文明守望工程”,通過學習借鑒成功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創新參與機制(如通過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文物風險保障產品),設立文物保護利用基金、資金,多措并舉,引導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依法參與文物保護利用。

(三)充分做好宣傳。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搜集整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各類信息,結合實際選擇適合社會力量參與的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及時上報縣政府信息服務平臺進行公布,供社會力量參與者選擇認領認養。公布的信息應包括項目名稱、保護要求、經費需求、利用要求以及參與的具體途徑、方式和程序等內容。

(四)建立長效機制。文旅要建立起人民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監管機制、評估機制、退出機制、動員激勵機制,加強監管,組織多方面人士定期評估,對于不能繼續勝任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政府團體、組織和個人及時予以勸退,確保整個過程依法依規,確保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推薦參加“山西省社會力量保護利用文物年度任務”評選活動。

(五)強化督促檢查。文物主管部門要對各鄉鎮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對好的典型、經驗要及時進行總結推廣。各鄉鎮和縣直有關單位要將工作進展情況于每個實施階段末及時報送縣文旅局。

?

相關解讀:【圖解】汾西縣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主辦: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人民政府 ? 版權所有 2018

承辦:汾西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晉ICP備19003573號 網站標識碼:1410340003  

涉密文件嚴禁上網

汾西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瀏覽器可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晉公網安備 14100002000501號

適老化無障礙服務認證標識